关于2022年经济形势的七点看法

来源:郭士英2022-01-05 08:43阅读:17170

一、消费太差,必须全力挽救

2021年商品房销售高开低走,7月份之后则快速出现负增长。2021年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43041万平方米,两年平均增长3.6%;二手房销售跌到历史低位。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14.0%和-16.3%,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同比-7.0%,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4.3%,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分别为-12.5%和-24.2%。房企纷纷暴雷,土地惊现流拍,部分城市不得不利用地方融资平台企业进行托市。恒大和ST幸福们虽未完全倒下,但是他们的很多供应商和施工单位已经纷纷提前破产,负面影响十分广泛。当支柱产业即将扑街,大家才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深究下去,最终还是会落实在民间消费的疲软方面。

从前11个月数据来看:出口强劲增长21.8%,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全面显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20%,成为全年最大亮点;房地产投资增速6%,仍表现出一定韧性;基建投资(不含水电燃气)同比增0.5%,扣除价格因素实为负增长,证明其与房地产景气乃至地方政府财力密切有关;社零总额两年平均增长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接近零增长,成为最令人忧心的数据。全年需求增速远低于预期,更低于前些年的两位数增长。其次从我国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当前财富格局的新变化来看,消费的后期增长也难以乐观。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全国财政收入增长了12.8%,税收收入增长14%,其中个税增幅高达20.3%。

同时,我们也发现,美国家庭资产的GDP占比一直在上升,毕竟美国的救助和刺激政策是向家庭和居民直接撒钱。

中国本有14亿人口的全球最大的统一国内大市场,拥有4亿多人的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但是我们目前的消费能力却出现了问题,这肯定需要深刻的反思和及时的改革。

二、货币宽松可以期待,绿色贷款领衔未来的信用扩张

每次经济数字发布后,官方的表态基本都是“稳中向好”,但是到了年底就突然宣布我们遭遇了“三重压力”,从而不得不全面回归稳字当头的政策主基调。这其实说明,我们一直有着两套差别很大的话语体系,主流报喜不报忧,迟早耽误大事。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很客观很务实。经济政策正在变得温暖而友好,明年的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已成定局。这一改变也便于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收缩进程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冲击:失业率4.2%的美国接近充分就业,但疫情后总量增超40%的M2增速还在13%高位,通胀更是高达6.8%,美联储在12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加码缩减购债,同时公布了具有强烈“鹰”派气息的点阵图。与此同时,英国央行则选择加息15个基点,迈出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一步。美联储将在明年3月结束购债刺激行为,而且全年可能会有2次加息操作——加息过早不符合美国利益,除非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压力持续偏大。

货币当局已经不再提“把好货币总闸门”,最近也已实施了一次降准和一次小幅降息,明年预计还会有进一步的货币宽松,2-3次的降准和降息可以期待,频次和力度取决于经济下行压力的大小。

2021年是发改委抗通胀、调结构集中发力的一年,2022年市场可能唯央行马首是瞻。尽管不应该但无法排除货币大宽松场景出现的可能,只不过宽松的力度和幅度肯定会明显弱于2014-15年。尽管经济下行不是因为市场缺钱,但是不刺激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适当的货币刺激最终会转化为实际总需求的合理增长。所以,不排除央行会妥协而超预期加大宽松力度,那么资产繁荣的程度也将会超预期,同时各界也有望见到人民币升值趋势的暂时中止甚至出现小幅贬值行情,可顺便缓解一些明年的出口压力。

房地产这个支柱产业逐渐式微后,未来信用创造的产业载体有可能落在“绿色贷款”方面,新能源、新技术以及低碳经济将联合唱主角。目前绿色贷款的余额增速高达30%,远超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零增长,绿色贷款余额已接近15万亿,也已超过房地产开发贷款的12万亿。据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绿色融资有望实现约35%-40%的增长。由此来看,明年起银行业的业绩预期有望迅速转好,绝对低估的股价也有了希望。

三、地方带着镣铐跳舞,积极财政还看中央

明年的财政政策要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已是“带着镣铐的舞蹈”。这些年来,很多地方政府本来就捉襟见肘,又因为疫情加大了财政支出。加之地方举债渠道缩减、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事权与财权矛盾加剧。最近当局又明确要求“严控地方隐性债务增加”,所以地方财政的发挥空间实在有限。由此看传统基建,也是难言乐观。

这两年财政部一直在倡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过紧日子”以及年底传来不少地区公务员降薪的消息,侧面说明地方财政相当吃紧。发展才是硬道理,降薪减待遇和过苦日子都不是好办法,会带来消费转型和社会失稳等更多问题。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更要减少盲目投资和浪费性支出。

明年起,我们只能更多发挥中央财政的优势,国家赤字率将被迫持续提升。据有关测算,2020和2021两年分别有2.5万亿元和3.3万亿元广义赤字安排结余,合计共有约5.8万亿元资金可通过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和结转结余资金等账户,预留到以后年份使用。 这就为明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房地产未见政策底,景气还会长期下滑

有人说目前房地产行业已经见到了政策底,明年会有不俗的市场表现,对此本人不敢苟同。目前的政策调整只是对过去过狠过严的纠偏,目的是避免泡沫大破裂引发经济硬着陆风险,但绝没有改变初衷的意思,因此也不会有什么V字反转的大行情。由于很多更高层次的大局考量,房地产肯定不再是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房产税出台前也根本不存在什么政策底可言。

 收入房价比和租金收益率显示我国房价依然显著偏高,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很难再继续上涨,银行不会支持,民间也没有过去的财力资源。所以,明年来看,房地产景气下行压力仅或得到部分缓解,部分开发商的资金面也可能幸免于全面恶化,而诸如北京周边等部分超跌地区的房价也或有反弹。不过受到人口总量开始萎缩、老龄化加速以及由此决定的我国城市化进程在60%之后的放缓等核心因素影响,未来数年房地产市场仍将维持慢撒气的长期下行格局。

五、疫情不再那么可怕,中国需调整防疫政策

疫情方面,预计明年起疫情冲击会逐步递减,而我国也应该及时调整“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新冠肆虐已两年多,全球感染总数很快近3亿,死亡600多万人(实际或超千万),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已超过81.5万人(老年居多),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下降1.8岁至77岁,首次低于中国目前的77.3岁。随着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全球抗疫水平和工业复产率不断提升。南非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增强5倍但重症和致死率显著下降,加强针的有效性55-80%。辉瑞认为新冠大流行仍将在一些地区持续,2024年实现全球可控但或在少数地区常态流行。基于这种形势,中国有必要在明年某个时候调整或放弃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因为代价太大,对稳增长很不利。长此以往,估计很多企业和民众也都难以撑持。

六、全球供给矛盾和通胀压力有望缓解,中国形势另当别论

2021年,欧洲最典型,天然气价格飙升729%,电价暴涨了500%,已经足够反映基本面的所有失衡。当然,如果冬季涨价势头继续,最坏的情况可能引发更大的“市场危机”,但也属于强弩之末了。随着煤炭、电力等能源供应矛盾的缓和以及国际生产与运力的恢复,供给侧的矛盾应该不再像2021年一般尖锐。明年生产制造业发展环境可能因此趋于稳定并成为增长主动力之一。同时,在各国抗通胀政策的共同努力下,上中游大宗商品已经开始进入见顶回落周期,通货膨胀有望在明年中期见顶回落。

不过中国由于生猪价格会在二季度见底回升,CPI可能会表现为前低后高,力度大小还看下游产品的消费潜力和价格变动情况。一般来说,明年是商品价格从上游到下游的涨价传递进程。

七、特殊时期意外多,投资需要灵活应对

每年都有意外出现,这几年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尤其多,包括政策方面的,也包括市场方面的。所以,做投资要预测,但不要局限于事前成见,主要还是根据未来的关键事实灵活应对。

最近一直在看各种历史与战争的纪录片,发现史上变局之年往往异常热闹:新旧较量、争权夺利,王朝兴替、沧海桑田,可谓天灾人祸不断,间或还有派系厮杀、街头骚乱、政治逼宫、内部决斗乃至大国战争……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大事在当时也是不可预测的。

历史的进程跌宕起伏,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有时候,恰恰某些看似意外的突发事件推动了文明的进化和关键的转折。我们虔诚地期待着好事的发生,永远。

最近消息称日本自卫队与美军已经制定了应对“台湾出现突发事态”的新日美联合作战计划草案。计划内容包括在“台湾突发事态”的初级阶段,美海军陆战队在日本西南部的南西岛链建立一个攻击军事据点,而当地居民则很有可能卷入战争危险之中。预计在明年年初举行的日美“2+2”会谈上,双方将正式开始制定行动计划。

中国南海的对抗局势不断升温,西方各国战舰轮流出没,意在令中国放弃部分岛屿的军事威胁。美国态度强硬,加强准备,不惜一战。南海的深度博弈一直会存在下去,很难知道什么时候管控机制失衡和未来出现擦枪走火的风险。

这些紧张的外部关系和潜在的战争风险也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中国正处在一个百年变局的特殊时期。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内外部的一切问题都需要谨慎应对,特别是前期已经注意到的关键问题不能继续侥幸拖延。

(之前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过分析,本文结合今日会议发言做些补充)

财通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郭士英

一德期货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国家开发银
相关文章
热门解读
财通社午盘点评
原文【午评:创业板指涨逾2% 化工板块领涨】指数高开后小幅下探,随后集体走高,创业板指涨逾2%,深成指、沪指均涨超1%,有色铝、半导体、旅游餐饮、染料、水泥等板块活跃,注册制次新股、快手概念领跌,两市个股涨多跌少,涨停50余家但炸板率高,市场氛围一般。
解读师红峻 02-08
掘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这些上市公司望受益
原文【世界智能汽车网联大会今日开幕 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于11月11日至13日在京召开,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据主办方透露,在11日下午举办的大会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线、愿景和战略目标进行详细介绍。(中证网)
解读师海鑫 11-11
财通社午盘点评:节前整体将维持高位震荡,继续结合年报关注券商、军工、金融IT等板块
原文【午评:指数早盘拉升走高 稀土板块多股涨停】指数持续拉升走高,创业板指、深成指先后涨逾1%,沪指跟涨,题材板块多数上涨,可降解塑料、氟化工、半导体、稀土、军工等板块涨幅居前,两市上涨个股超3000家,涨停70余家,炸板率高,市场赚钱效应较好。
解读师红峻 01-18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