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国产化,棋到盘中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2022-10-10 09:21阅读:12521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半导体行业行至中局,竞争愈发激烈。转向、分化、摩擦、整合,危与机交织的下半场,勇敢下注者才能穿越周期,笑到最后。

发展快车道的半导体,已经产能过剩了吗?

6月以来,由于消费电子需求不振,产业链上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全球范围内成熟制程大幅砍单或降价的消息频频传出,成为市场讨论的重点话题。

时间拉至年初,半导体从业者与投资者已感受到寒意——全球半导体行业风向标——费城半导体指数今年一度跌超40%,国内外多家上市巨头股价大跌,甚至腰斩。与此同时,细分的新能源、汽车电子、半导体设备/材料等板块的企业则业绩翻倍增长,需求持续旺盛,投资扩产不减反增。

在这战略属性上行,和行业周期下行叠加的关键节点,半导体行业发展正呈现“冰与火”两重天。展望后市,危在何处,机在何方?

需求加速分化

2022年,全球半导体已经从全面缺芯过渡到“结构性缺货”。

今年年初,由于电视需求减少,显示驱动器数量开始过剩。之后,由于智能手机需求减少,7nm工艺的应用程序处理器销货节奏也开始出现放缓。

据分析师预计,模拟芯片、MCU、电力功率芯片、FPGA、网络芯片等汽车及服务器领域的短缺零部件,交期将从Q1的40-50周,逐季减少3-5周,今年Q4将达30周。若季度交期减少速度高于预期,则将可能会出现供需拐点。

Omdia资深咨询总监南川明在7月接受采访时指出,疫情影响下的供应不稳定,导致下达了更多/更早的订单,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到一年里,行业将会发生相当多的调整。例如消费电子相关的MCU(微控制单元)、模拟芯片等需求一片倒下;而汽车、工控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车规级芯片、功率器件等产品的供应依然紧张。

背后原因是,碳中和和汽车电动化的加速推进,锁定了相关产品的未来需求。

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用于碳中和市场的半导体,仅占整个半导体市场的5%左右,而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半导体,约占整个市场的25%。南川明预测,到2030年,上述两类芯片将分别增长到9%-10%,以及60%左右的占比。

从产能角度看,大陆新建主要晶圆厂投产时间多始于2022~2024年,黄金窗口期刚刚开始,未来还将持续2~3年。期间也将是下游企业进行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的最佳时间,上游材料仍存在放量逻辑。

“到2020年为止的四年里,半导体的产能几乎没有增加。而在2020年和2021年,随着行业进一步的投资,产能终于开始提高。因此,未来1-2年有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但反过来说,如果想继续增加产能,我们必须像这两年一样,继续以难以想象的规模对设备进行投资。”南川明表示。

而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也是局部的、暂时的。

全球视角来看,二季度半导体销售正在趋稳,实现1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且在所有主要区域市场和产品类别中均有增长。或意味着情绪低点已过。

具体到中国市场,据SIA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厂商在半导体材料的全球市占率仅13%.。随着国产替代进程不断推进,增速大幅领先于全球市场,未来有望形成巨大增量市场。

尤其是在最“卡脖子”的上中游材料与设备环节,在国产替代环节完成初步搭建后,被激活的大陆市场需求遥遥领先,已成为全球“最大区域市场”。

数据显示,去年大陆半导体设备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29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8%,在全球市场占比28.9%,首次排到首位。2013年之前,大陆地区设备市场占全球销售比重在10%以内,此后逐步提升至20%左右,如今达到接近三成,后续仍有望保持较高比重。

洗牌中的危与机

行业长期机遇明确,企业的短期压力也不可忽视。

在费用端,晶圆厂仍处于扩产与资本开支高峰期。12英寸未来三年2022-2024年潜在扩产产能120万片/月;8英寸未来潜在扩产产能42万片/月,经测算2022/23年内资晶圆厂设备需求增速为30%/14%。

半导体企业研发费用增速仍高,新技术板块仍处于“入不敷出”的研发初期。2022年上半年A股半导体公司合计研发费用为223.5亿元,同比增长30.9%,超过了营收20.8%的增速。其中,数字芯片设计增长超过30%,模拟芯片设计板块的研发费用增速也超过了行业收入增速,距离盈利甚至变现还有一定距离。

例如,上半年研发费用增长156.1%的信号链芯片龙头思瑞浦表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快速推进”了车规与隔离类芯片研发:首颗车规级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刚实现量产,隔离运放、隔离驱动、隔离电源等多种隔离产品的研发正在开展,而嵌入式处理器事业部广告完成产品定义、系统架构、产品研发等核心团队的搭建。

在营收端,部分企业的销货压力却与日俱增。在模拟芯片设计领域,明微电子、晶丰明源、臻镭科技存货周转率分别下降74.5%、71.9%和69.9%。在数字芯片设计领域,恒玄科技、龙芯中科和峰岹科技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下降66.5%、63.5%和62.8%。

CINNOResearch半导体事业部总经理ElvisHsu指出,受今年以来国际形势、通货膨胀、加息诸多因素影响,低端的消费型4/8位元价格滑落最为明显,平均三成到四成不等,甚至部分高水位库存超过五成。故企业目前不得不降价促销,保存现金流。

外部融资方面,今年上半年半导体投资的活跃度明显下降,尤其体现在美元基金。“受到外力加持,一些美元基金甚至有撤离半导体的趋势。”云岫资本合伙人兼CTO赵占祥指出。

当行业发展趋于理性,尽早自食其力,开源节流,也成为半导体企业的重要命题。

多位投资人认为,半导体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周期性产业,过急过早的投资导致半导体领域出现很大泡沫,风险投资需要尊重行业规律,不能拔苗助长。

中场“冰与火”

激烈竞争伴随并购整合,危机中悄然孕育新巨头。

在2021年下半年行业增速放缓后,半导体企业的并购步伐明显加速。知名半导体分析机构ICInsights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已经宣布了四项大型并购协议,每项协议价值在19亿美元至94亿美元之间,将今年上半年并购总额推高至206亿美元。

参考海外半导体巨头发展历程,均是通过并购抱团的方式,实现平台化成长。

例如,成立50多年的ADI,通过2014年、2017年与2021年的三起重要收购(HittiteMicrowave、LinearTechnology、MaximIntegrated),迅速完善了公司在信号链细分赛道的全品类布局,当前PE提升至50x以上,合计年度营收将超100亿美金。

反观国内,半导体也已进入整合淘汰下半场。今年上半年,国内半导体行业完成318起投融资交易,融资规模近800亿元人民币,其中战略投资、股权并购约30起。

细分赛道来看,已发生的并购交易主要集中在数字芯片,模拟芯片和材料。并购标的公司整体估值在5亿以下的交易数量占比为45%,大金额交易(超过10亿)主要发生在材料,模拟芯片和传感器领域。

方式上,国内半导体行业披露了交易金额的案例,80%以现金支付为主。并且主要是横向并购、收购控股权,交易数量占比过半。

除了已官宣的并购动作,也有上市公司开始逆势抄底,积极布局股权投资。

6月24日,韦尔股份发布公告,合计出资6.98亿元参投两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穿透后,分别是与宁波市国资委和上海临港新片区国资事务中心牵手,投向泛半导体产业先进技术、工艺、产品领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领域。

从并购条件来看,国内半导体公司新增在2017年达到顶峰,总数已趋于稳定。国内已形成了若干个集成电路产业中心,且初步完成了国产替代从0到1的搭建,部分优质标的在“设计、制造、封测”三个环节取得一定突破,有望逐渐凸显价值。

另一方面,超过60%半导体相关上市公司已在过去5年完成上市,其中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超20亿元的半导体上市公司有37家,超40亿元的有15家,开启并购的能力与动力均已经具备。

随着行业进入短期动荡,优质标的分分合合、关键技术人才有来有往,每一起企业并购与管理架构的调整,都可能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未来巨头的诞生往往隐匿其中。

半导体行业行至中局,谁能成为下一个千亿巨头,市场拭目以待。

财通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解读
财通社午盘点评
原文【午评:创业板指涨逾2% 化工板块领涨】指数高开后小幅下探,随后集体走高,创业板指涨逾2%,深成指、沪指均涨超1%,有色铝、半导体、旅游餐饮、染料、水泥等板块活跃,注册制次新股、快手概念领跌,两市个股涨多跌少,涨停50余家但炸板率高,市场氛围一般。
解读师红峻 02-08
掘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这些上市公司望受益
原文【世界智能汽车网联大会今日开幕 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于11月11日至13日在京召开,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据主办方透露,在11日下午举办的大会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线、愿景和战略目标进行详细介绍。(中证网)
解读师海鑫 11-11
财通社午间收盘点评:市场仍将延续小幅反弹,继续关注部分滞胀的新能源车、城商行、5G通信等板块
原文【午评:指数早盘震荡上涨 周期板块持续走强】指数早盘整体震荡上行,沪指时隔近3个月再度触及3400点,染料、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顺周期行业板块全线爆发,白酒、军工股活跃,机场、旅游股走弱,两市个股涨跌参半,涨停50余家,赚钱效应较好。
解读师红峻 11-23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